蘇清泉為了什麼修法?
最近以蘇清泉為首的立委們擬修心理師法,把考照資格從碩士修為學士,號稱心理師人數不足以提供台灣民眾足夠的服務。然而實際上心理師人數已趨近飽和,光是今年上半年就已有310名心理師產出,某些醫院之所以在聘請心理師上有困難,其實是因為其工作條件(薪資、地點、工作內容)本身的問題,這不禁讓人質疑立委修法的動機是為了服務更多民眾,抑或者為資方著想。
我們不斷觀察到中產階級正在消失的現象,拿律師來說,從前律師是人人稱羨的職業,後來由於錄取率提高加上廣設法律系的聯合效應,讓律師考取人數爆增,導致流浪律師的增加、新進律師起薪的壓低、素質參差不齊等問題,直接得利者是開設律師事務所的資方,可以壓低律師事務所薪資聘廉價律師來工作。
再舉一例,醫院長久以來鬧護士荒,許多護理師不願意執業,原因在於不理想的工作量與待遇,惡性循環下在病房的護理師爆肝工作,病人也沒有受到足夠的照顧,衛生署的解決之道不是改善工作處境,而是招收大學部學生,施予兩年教育,以培養大量的、不夠專業的護理人員,這又是一個傷害護理專業與民眾、便宜資方的例子。
今天心理師之所以要站出來大聲疾呼,除了希望維護心理專業服務品質,也是提醒大家目前專業正在廉價化,資方得利的問題。這些政策看似造就工作機會,但仔細追蹤其結果,直接受傷的是專業的發展,也間接傷害到需要這些服務的民眾,等到哪天滿街都是吃不飽的專業人士的時候,台灣的競爭力在哪裡?流浪教師現象即為借鏡。
http://www.attorneytsai.com/
文章標籤
全站熱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