攝遊記:黑白光影 捕捉沙面變遷

擅長拍攝黑白照的陳凌雲,眼底裏並非沒有彩色,卻捨棄那繽紛的花花七彩,獨把黑白色調子曬在相紙上。他也堅持拍菲林,由取景測光、拍攝、黑房膠卷,以至縮放相片,全盤一手包辦。他說享受親力親為的感覺,當相片曬出,呈現自己想保留的風景時,滿足感最大。他的四句真言是﹕「意之在心,光之在目,色之在純,美之在簡。」

承父志 拍攝大城小事

相約陳凌雲訪問,地點是他的家。打開大門,一個狹小的廳,兩旁盡是裱在相框中的黑白相片,簡單的主題,如盤根的老樹、幽靜的水塘等,像個小展廳又似是個畫廊。當他打開另一扇門時,更有房間改裝而成的黑房,五臟俱全。陳凌雲說:「家父是五、六十年代薄有名氣的攝影師陳燦光,他喜愛拍攝街頭風景、大城小事,捕捉浮光掠影,拍下不少珍貴的香港紀實照片。然而,我40歲起才跟他學藝,他則一視同仁地施教,我在不斷錯、不斷改過的過程中,學習如何拍出有藝術感的好作品。向父親拜師,最痛苦的是壓力大,同門師兄弟自然對我期望較高。他則對我說,若有天師父不在身邊,仍能拍出成功的照片,就是滿師畢業時!」

德國雙鏡 拍出細緻

其後,陳凌雲參加不同的攝影比賽,不但在恩典攝影會屢獲大獎,在國際賽事亦獲得由美國攝影學會在2007-2008年舉辦的國際攝影大賽金獎,在攝影界開始受到認同。「回想當年,我連去旅行,也要問朋友借相機。哈蘇相機買不起,我就用賓得單反相機,配一支東德鏡頭。今天,我仍然用德國的Rolleiflex雙鏡相機,市價大概$6000,我覺得使用它拍黑白菲林相片,非常細緻,出門一般也會隨身。」陳凌雲在不知不覺間,繼承父志,同時亦承繼了母親的「香燭舖」,閒時做街坊生意,亦會執教鞭,教學生攝影。平日會跟影友交流心得,逍遙外遊,也自行曬作品,供攝影會展覽等。

陳說,近年外遊,除帶學生或影友外攝,也會獨自一人上路,好處是可以較長時間逗留在同一個城市,慢慢觀察,慢慢拍攝。以廣州為例,他到過沙面島數次,覺得這地方特別有濃厚的西洋味道,跟廣州市的傳統風貌有點不相似,於是幾年間不停穿梭。「約在2010年,廣州亞運會舉行前,首次到沙面拍攝。知道沙面曾經是英、法租界,當時興建了不少政府機構及企業建築,對我來說,這華洋雜處的風情,有點似曾相識,就像以前的香港吧。當時我拍下不少相片,而我亦發覺,沙面特別適合拍攝黑白照片,因為懷舊的感覺較重,建築物線條鮮明。黑白照片,可加強其歷史性的感覺。」

各種造型相框尺寸、為您推薦最有品味的藝術相框推薦擺設。想找特別的壁掛相框或是具格調的造型相框,還是想要比較各種不同的相框設計,參考各種相框的價格。無論您有任何相框的需求,只要photo-frames-direct就可以一站滿足。不用再為找特別尺寸的相框而煩惱了、請上photo-frames-direct挑選最滿意的相框推薦給您。

廣州沙面 富懷舊感

不過陳凌雲說,幾年間的拍攝也察覺它正在「城市化」。「記得第一次到訪時拍攝過一幢古老建築物,後來發現已被清拆,前景變得空空如也,只見到遠處的白天鵝賓館。」陳說,珍惜每次拍攝的機會,因光影、景物,絕對沒兩次是一模一樣的,「而且景物變遷之快,一般難以想像」。但他補充,若果時機不對,例如被拍攝的實物不配合光源,他寧可多走幾趟,這也解釋了,為何他每次遊沙面,總會逗留幾天,也至少來回幾遍。「亞運會前與後,沙面的建築物有所翻新,牆身被塗過新色,使它不再有殘舊的感覺,反而減少了特色。不過在黑白菲林的表達下,還不算太走樣。但若是拍攝彩色,新牆顏色實在太突兀。」

除了廣州沙面,陳凌雲近期到過馬來西亞的檳城,他說這裏的舊區風景也是拍照好題材,富人情味,而這兒的文化與風格,與內地又是兩碼子的事。然而無論到哪裏拍攝,他都堅持使用黑白相機,專心一致,做好一件事,有耐性,去等候最好時機,是他做人或拍攝的大道理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Jay 的頭像
    Jay

    W-News

    J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